欢迎您来到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返回首页登录网站
基础医学院创新人才设计项目结题答辩会圆满完成
时间:2012-09-18
    9月9日,基础医学院在逸夫楼报告厅对2009级创新人才设计实验进行了结题答辩会。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规划局人才处刘权处长、医学部副主任王宪教授、阿斯利康中国创新研究中心生化科学总监冀群生博士莅会并致辞。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生理与病生理学系主任管又飞教授,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生化学系周春燕教授,免疫学系主任张毓教授,神经生物学系副主任王韵教授,药理学系副主任杨宝学教授承担了本场答辩会的评委。基础医学院创新人才项目导师以及2010级、2011级基础和临床专业学生200余人参加了本次结题答辩会。

  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是基础医学院在“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指导思想下,自2001年开始实施的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活动,多年来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北京大学医学部以及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的大力支持。4年前被基础医学院正式纳入“新途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并在“1+1”新课程体系中作为一门“贯穿基础医学阶段、有具体学分要求”的正式课程全面实施。目前已经组织完成了2009级和2010级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学生566人进入项目学习,学生的基本科研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高。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在北医经过了近十年的实践,学生以兴趣为导向,在探索和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学会了知识的分享,培养了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加了自身的竞争力。这个项目不仅对现代教育理念提供了的最好证明,也使北医在全国医学院校中成为标杆。在2009级学生的教改新课程体系中,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得到规范和拓展,在已有的可量化的评估指标中,经过教改的学生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也因此更加坚定了医学部对这个教改项目的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规划局人才处刘权处长致辞时简要介绍了基金委对人才项目的资助情况,希望北医年轻学子在新的课程体系中经过正规的科学素质和能力训练,在掌握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个人的创新能力。

  阿斯利康中国创新研究中心生化科学总监冀群生博士表示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非常符合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在中国创立的理念和目标,即“in China for China”,因此阿斯利康公司将一如既往的对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提供支持。冀博士也对创新人才导师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并对所有参加该项目的同学表示祝贺。

  随后来自基础和临床的33个项目依次进行了汇报,评委经过严格和仔细的评审,最终黄骁、蒋子涵同学获得一等奖、胡天驹、程丝、安勇博获得二等奖、顾文多、王畅、韩竞男、翁浩宇、丁思引获得三等奖,其余24个项目获得了优秀奖。

  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周春燕教授和免疫学系主任张毓教授依次对学生的科研设计、实验结果及答辩情况进行了点评,告诫同学实验的结果并不一定总是符合最初的设想,选题要适中,方法要可靠,结果解释要恰当,题目表述要准确,科研汇报要实事求是。希望同学们要从一点一滴开始培养认真严谨的科研态度,包括实验操作的规程、涉及动物实验的伦理审查、幻灯片制作、文献引用等细节。

  医学部副主任王宪教授在学生答辩结束后表示,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了系统的科研思维和实践培养的机会和平台,无论同学们将来从事何种职业,都会受益匪浅。也希望同学们即使进入了临床,也能将探索和科学的兴趣继续延续,应用科学思维、科学的逻辑分析应对临床问题。王主任也希望同学们能克服浮躁,将今天的结题答辩会作为新的起点,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管又飞副院长在总结时对所有参加本次创新人才计划答辩的学生表示祝贺,也对医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阿斯利康公司及全院所有教职员工对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希望在认真总结2009级学生创新人才项目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础医学院新课程体系,不断将基础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版权:Copyright 北京大学医学部 All Right Reserved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邮编:100191    京ICP备05065075号-19

公众号        微博